三甲院長公開個人微信后:涌入 3000 好友,24 小時接收消息
河南全媒體網訊近日,河南省某醫院在導診臺、樓道、病房等醒目位置貼出了上百張印有院長微信二維碼的海報。據該院公眾號官方披露信息,該院設置「院長微信」,期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拉近醫患距離,暢通醫患溝通渠道。
目前該院長微信二維碼在院內共鋪設 228 個點位,已有 3000 多人添加,而這并非個例,河南鄭州、湖北武漢等地也紛紛有醫院效仿設置了相應賬號,在社會媒體中引發討論。
院長微信,特殊在哪里?
近年來,出于關注患者需求、拉近醫患關系、進行精細化服務等目的,各醫院紛紛上線了基于多種媒介的醫患雙方溝通平臺,提供診療之外的互動場景。
然而不同的是,有的醫院以醫生作為服務主體,今年河南某醫院就曾在醫院外墻公布了 100 名醫院專家的電話「以便患者直接咨詢」;而有的醫院則基于院長或醫院領導建立對話體系,建立院長郵箱、留言板、意見簿等。
但在社交媒體時代,無論是工作職能、解決問題的效率、溝通職能等方面,院長微信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。
首先從工作職能來看,醫生電話公開,除了要接收患者提出的「診療需求」外,還要受理「患者投訴」。
《「1 + X」醫療投訴管理模式的實踐與創新》中指出,目前國內醫院投訴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: 「X 窗口共同受理投訴模式」、「單個窗口統一受理投訴模式」、「1 + X 窗口受理投訴模式」和「第三方管理受理投訴模式」。無論哪種模式,受理患者投訴都是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之一。
而在醫院的管理工作中,院長在「管理與決策層面」擔任主要工作,所以其微信主要以解決「患者訴求」為主。
除了職能上的不同,在效率方面,相比其他傳統方式,院長微信具有一定優勢。
目前,醫院選擇受理意見和建議的方式主要有現場接待、院長信箱、投訴電話等。廣東省某醫院在官網上寫道,院長信箱每五個工作日收集一次,收到患者意見后將在 5~7 個工作日進行回復。
而在河南省市某醫院的宣傳稿中,曾有患者對病區的保潔工作提出投訴,稱便池沒有刷干凈,垃圾桶內的垃圾袋也沒有及時進行更換,非常容易滋生細菌。收到投訴后,院長先把問題反饋給相關科室,然后對病區進行清潔消毒,還一一排查了老舊病房樓的馬桶。在 24 小時內,解決了患者提出的投訴問題。
院長微信公開后,患者可以直接向院長進行投訴,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解決投訴問題的效率。
在投訴信件之外,院長信箱的另一職能是接收與公示「感謝信」。在北京市某醫院的官網中可以看到,院長信箱的板塊中同時公示了多名醫務工作者的感謝信與表揚信,區別于傳統的錦旗、信件,能夠更加直接、公開地將患者心情傳遞給相關醫務人員。
而院長微信公開后,患者的感謝與表揚還可以通過圖文、語音、視頻等更直白可觀的方式進行傳遞,讓醫務人員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患者的肯定。
再從溝通職能上來看,與院長微信類似的,是一直存在的「市長熱線」與各個單位的「領導留言板」。它們為普通民眾和管理者之間建立了直接渠道,讓監督與反饋變得更加便捷。
此外,「市長熱線」和「院長微信」還有一個共通之處——為當事雙方與管理者三方之間搭建了更為直接的溝通橋梁,而無需經過層層報備審批,溝通更直接也更具效率。在知乎搜索關鍵詞「市長熱線」,發現有用戶表示撥打市長熱線后,自己很快收到了當事者打來的隨訪電話。
醫生們在擔心什么?
但在效率與便捷之外,對于醫生而言,院長微信卻并非盡善盡美,一張二維碼海報后,醫生們可能要付出的是額外勞動、更多投訴監督與趨于嚴苛的考核。
在正常的醫療關系中,患者和院長并不屬于直接診療關系。據國家衛健委印發的《公立醫院章程范本》,院長是醫院運營管理的第一責任人,全面負責醫院醫療、教學、科研、行政管理工作。因此,院長更多是從「決策層面」解決患者訴求,對于患者提出的診療需求,一般會安排至對應科室。
河南省市某醫院公開院長微信后,曾有患者家屬向院長發送消息,稱自己的兒子因為打籃球腳后跟受傷,疼痛感劇烈,希望醫院能盡快安排醫生做手術。院長收到信息后,在 24 小時內安排了手足外科專家給這位患者進行會診。
也就是說,醫生在承擔高強度的本職工作以外,還要完成院長收到患者需求后作出的安排。那么,醫生的工作量會增加,工作時間也將被拉長,其工作壓力也會相應提高。據《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》顯示,85.87% 的醫生每周工作時間都在 40 小時以上,而醫生的壓力 48.3% 來自于工作時長。
此前,丁香園曾在微博發布過一則關于公開院長微信的微博,評論區有用戶提出質疑:院長微信背后,一定是院長本人在管理嗎?
其實,醫生代替院長處理事務的情況并不少。
《市州級三級綜合醫院門診設立院長代表崗的工作實踐探索》經過調查,發現某市州級綜合三級醫院在門診設立了院長代表崗,由工作人員代表院長辦公,直接接受、記錄與處理患者的服務訴求。
中北新聞網在報道中表示,山西省市某兒童醫院在院墻上公布了 36 位骨干醫生的微信和個人電話。在張貼的海報上,每位醫生的職務和姓名前均帶有「院長代表」四個字。這些醫生將以「院長代表」的身份,行使院長職責,處理患者提出的任何問題。
《長江日報》在 2021 年的報道中也提到,武漢市某醫院開通「院長熱線」,選派了 8 名醫院資深護士值守熱線,從早上 8:00 到下午 5:30 在線等候患兒家長的咨詢。
除了本職工作外,醫務人員還要代管院長事務,本就不充足的休息時間再度被壓縮。據《中國醫生生存現狀調研報告》顯示,42.2%的醫生有熬夜習慣,10.7%的醫生睡眠時間不足 5 小時。
院長微信公開給患者增加了一條新的投訴渠道,而面對無理取鬧的病人,醫生卻投訴無門。不僅如此,醫生還面臨著「患者投訴」與「績效獎金」的捆綁。
本文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。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