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果也能當保健品?老年人積蓄被騙,騙子成“億萬富翁”
河南全媒體網訊 糖果也能當保健品?
今年64歲的安徽省淮南市居民韓紅英(化名)至今仍不敢相信,她此前不顧家人反對,堅持服用了半年多的高價保健品,居然只是些廉價的糖果,對她的疾病起不到任何治療作用。
7月9日,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副大隊長李杰表示,該團伙專門針對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行騙,并為這個群體制定了針對性的“話術”。代理商在全國開了600余家實體店,遍布20多個省份,加入他們微信群的中老年人多達26萬余人。
圖片源自網絡
這些動輒上百元的所謂保健品,實質上是些普通糖果,出廠價最便宜的每斤僅幾元錢,最高的也不超過20元。警方通過偵查和審訊后發現,主要犯罪嫌疑人可謂“一假到底”,他們為自己杜撰了“院士”“干細胞療法負責人”等頭銜,并虛構產品療效,甚至有的嫌疑人連名字都是假的。
經查,孫某某以免費體驗“理療”、贈送雞蛋米油、抽獎等形式,吸引老年人并獲取其信任,隨后通過組織宣傳講座的方式,由完全沒有醫療資質的“講師”,用網絡搜索的一些養生知識對老人進行誘導“洗腦”,將普通食品包裝成“保健品”,對老人實施詐騙。
“我害怕被打擊,所以只對那些忠實信任產品的老人進行推銷?!睋O某某供述,其上線為河南省某健康集團有限公司,并與其中一位負責人單線聯系,孫某某會根據被“洗腦”老人的訂單數量向總部“報單”。許多產品的實際造價不足百元,孫某某在“報單”發貨后,還能收到占訂單金額一半的“返點”獎勵。
我們該慶幸這是糖果而非有害物質
“候鳥式養老,投資養老床位”
“愛福家”養老,從5元入會免費吃喝玩樂開始
評書機里的“靈丹妙藥”等等……
老人詐騙案件層出不窮。
在此,我們也不得不慶幸這次是糖果,而非別的有害物質,沒有對老人身體造成大的損傷。
近年來,涉老年人詐騙犯罪頻發,新老騙局不斷翻新升級,龐大的老年人群體成為詐騙分子圍獵目標。一份來自于廣東省律協的關于老年人群體被詐騙的材料這樣總結:在互聯網快速發展、人口加速老齡化的新趨勢下,針對老年人的騙局也呈現出花樣翻新、層出不窮的特點,且已逐漸形成集返利、傳銷、詐騙為一體的混合型犯罪,極具誘惑性和欺騙性。
六七十歲的老年人,是改革開放后居民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的受益者,有一定儲蓄,但普遍缺乏投資理財觀念和知識,錢物管理不嚴;特別是年輕時沒有個人養老規劃,退休后收入銳減,很多人不僅指望不上子女,還可能被“啃老”,這都讓退休后的老年人倍感經濟壓力,缺乏財富安全感。
目前,許多正規金融機構、營養機構、醫療機構等忽視老年群體需求,很少深入基層開展專門知識講座,反而讓不少騙子占領了這塊市場;老年人對傳統媒體普遍有較高認同度,一些出現在電視或報紙上的假專家、假教授雖然屢被曝光,但還有很多老年人蒙在鼓里;相較于年輕人,老年人的信息面較窄,自我保護意識不強。
因此對于老年人來說,不要輕信“天上掉餡餅”,本該不屬于自己的利益不沾,保持平常心。(單栗)
本文系轉載自網絡,如有侵犯,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 。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